母亲常说,“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,也没有人为你解决;要摆脱贫穷,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。”“穷不可怕,最怕的是没志气。”“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,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。”
可以说,我最初的经商理念,都来自于父亲,我的很多人生的感悟,也来自于父亲。父亲常说,男人有没有本事,并不是看读了多少书,关键是看做了什么事,怎么做事。
将来做什么?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,有谁会想这样的问题。我正在想如何回答,父亲自顾自地接着说:“做事要用心。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。你数一数,有多少个心啊?”心?和心有关的词有哪些?我伸出手数着“用心、真心、爱心、决心、专心、恒心、耐心、怜悯心……”似乎十个指头用不完,有那么多的心吗?
一个没有组织纪律的企业不会发展!
一个不会发展的企业不是久留之地!
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这样的干部!我无语。挫折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心智,也可以打击一个人的斗志,是从挫折中站起,还是在挫折中倒下,就要看个人的悟性了。
信是一种信念,也是一种信任,不仅对自己要有自信,对他人也要有信任,这叫互信。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信,那肯定会一事无成。正是因为有对政府政策的坚定不移的信心,正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自信,和相互之间的信任,才有了今天的福耀。
模具的事,让我认识到,人,不一定要多伟大,才值得学习。也许,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随便一个人,他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,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。
从福清到福州,从福州到福建,从福建到北京,再从北京到福建到福州到福清。这个状越告越大,大有不把我告倒誓不罢休的架势。如果他们把这种精神用到正道上,没准还真能干出些什么成就出来。但显然,方向错了。付出的努力越多,也只能往错的道上,走得越远。
思前想后,最后决定:往前走,但永不改变行走的策略--听党的话,严格按政府政策规定办事;按章纳税;尊重所有官员,但保持等距离;一起吃饭可以,但仅限于吃饭,绝不涉及财物往来;如有盈利分红,除用于家庭和自身生活费用之外,皆用于社会捐赠。
因为有这最后一条戒律,所以我的捐赠项目与资助人数,与我的企业发展、财富的增加成正比。这些与日俱增的社会公益数额,皆出自我个人的分红所得,而非企业的行为。
整党风波后,经过整理,自己的思路清晰了,我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
努力地做一个国家、人民、社会需要的人才。
坚定相信,共产党里有大批好人。只要自己能坚持操守,偶有他人兴风,也起不了什么大浪。
多为国家,为人民,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,国家,人民和社会一定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,加倍地回馈给你。
要做事一定会得罪人,因此做人必须行得正坐得端,做事必须非常认真非常清楚。用我们家乡的话说,就是睡觉的时候都得穿好裤子,连马甲都不能脱。
闽侯人的事,也给了我一个教训。从那以后,我总是叮嘱下属,签订合同时,甲乙双方是平等的,双方要相互尊重,你不要骗我,企图从中牟取暴利,我也不欺负你,充分尊重你的劳动,一定要弄清对方的成本。
这条不成文的规矩,一直延续到现在。福耀的供应商不论大小,都乐于和福耀做生意的原因,其中就有一条:和福耀做生意,虽然赚得不多,但总是有赚,而且付款及时。
我记得父亲曾经说过:“如与对手交战,有本事你就要把马上的将军杀了,不要拿那些没用的开刀。要知道,杀一个将军,可以镇住下面的几千号人。”这也是古语常说的“擒贼先擒王”的意思吧。
我认为一个企业与一个人一样,要活着都需要有一颗头。企业这个人是法人,直接面向社会各界,做头的条件,一是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,二是还要有广泛的人脉关系。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去当头,相信等着你的恐怕就不光是福祉了。
老子说:“域中有四大(道天地人),人居其一”,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在与人打交道。各级政府领导都是人,我们的员工是人,我们的供应商、我们的客户是人,与我们打交道的社会各界也是人。面对这来自方方面面的人,我们做的每一件事,都必须充分考虑人的重要性,要换位思考。就拿员工来说,人家把孩子送到福耀,就是信任我们,我们就应当把这些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培养。我认为,企业是人做的,在所有的企业要素中,人是最关键的,坚持人本主义文化理念是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之所在。因而福耀始终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思想,把每一个员工都当作福耀的孩子,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。
曾有人问我如何当好一个总经理,我说首先要将自己放在老板的位置上,虽然只是总经理,不是老板,但要记住这是你展示才华的舞台,所以要珍惜。其二,要爱兵如子,要像父亲对待儿女一样对待员工,从德、智、体发展全方位去关心他们,因为他们才是企业真正的财富。当然,遵纪守法,诚实守约,这是必不可少的。
从这里,我看到袁总的用意,他是在告诉我学会吃亏、守雌。我拿起电话打给他,表示感谢,并要他请名家帮我将这12字书写成对联给我。
此联在我办公室挂了八年。
敬胜怠,义胜欲;知其雄,守其雌。
怎么决策未来?怎么规划未来?我认为,应针对自我客观条件与宏观全面考虑。自信的同时,还要学会他信与信他。
因此,必须为自己定位。
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优秀经营者,必须具备精确判断未来方向的智慧。
我们的祖先告诉我们的办法即是观“天象”。这里的观“天象”不是仰望天空看星斗,而是指要注意观察自己周遭的情况,并搜集有效的数据信息,通过推演作出正确的判断,预测出未来的走向。
很多信息存在于宏观层面中.因此常常会被人们所忽略。
但我很注意。我喜欢看各类报刊杂志,每天从福州家里到福清工厂上下班来回的路上,我也喜欢听车载收音机播报的新闻。看到、听到的这些来自各类媒体的各类信息,经过收集消化,成为我观“天象”的依据。
后来有记者问我,“曹总,您是怎么预知到金融危机要发生,经济的冬天即将来临?”
我笑笑。
任何事,有因就有果;看到了因,也就知道了果。
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看到那些藏在各种果中的因。
认真地观察,因,总是有蛛丝马迹可寻的。
通过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,降低各个环节的成本成自救的不二法门。
后来,集团的干部也有人问我为什么还钱,我告诉他们:“经商最重要的是经营信誉。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誉,就失去了生存价值。因为这笔钱是我错误判断形势说会亏损他才给的,现在没有亏损按理应该归还。这样做,才会赢得他对你的尊敬。以后万一有困难人家也会理解并帮助你。这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。”
我们有许多企业,明明知道自己的产品有质量问题,但为了赚钱,不择手段仍然发给我们国外的客户。当然,这样的中国制造的产品销售到国外,客户用不了几天,质量问题就出现了。众多的国外客户一再经历这样的故事,于是“中国制造”在世界就宣扬出来了。垃圾货、便宜货、问题商品、假冒伪劣产品也就成了“中国制造”的代名词。
很多时候,我们中国的很多人用自己看来高明的手法摘取不符合规则的果实,用一种冠冕堂皇的借口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,殊不知,这种耍“聪明”得来的短期效益,用“术”换取的一时安稳,其实是在自毁“中国制造”的长城。
实际上成功的人都有这个共性,都想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介绍给他人,本意是好的,希望他人也能像自己一样成功富有,但往往会疏忽了自己创业初期的境遇。
19世纪有先哲著书,将世界称为“名利场”。名利场者,“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”。古往今来,名利场下埋葬了多少英雄好汉?侥幸可以窃得,又有几多能逃身后骂名。常感慨,名利之科学取得有如真空镀膜技术,虽沐浴“名利场”中,但却钝化气场辐射,似有若无,似无若有,于在或不在间,人木,人肉,人骨,带来永恒。是谓道。